文章列表
古人著作里的“沉香”沉香所出非一,真腊者为上,占城次之,渤泥最下。宋 叶廷圭《南番香录》番香一名番沉,出渤泥、三佛齐、气旷而烈,价似真腊绿洋减三分之二,视占城减半矣。摘自《香录》“上品出海南黎峒,环岛四郡界皆有之,悉冠诸番所出,又以出万安者...
根据考古资料,最晚在距今6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可能就已经用燃烧的香木祭祀神灵,称为“燎祭”。在先秦古籍《诗经》、《楚辞》、《尔雅》和诸子著作中都有使用芳香植物的记载,其中以《楚辞》为最多。《楚辞》中的佩香、饰香、赠香,既运用“美人香草”...
数千年以来,香就广受文人雅士喜爱,因为它本身所具有的美好气味和净洁本质,是古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体现,也寄托了人的情感和品格。文人们将香记录在册并推广至世人面前,让随之形成的香文化流传至今。屈原是第一个把香引入文学殿堂的人,他在《离骚》里...
“余好睡嗜香,性习成癖,有生之乐在兹。遁世之情弥笃,每谓霜里佩黄金者,不贵于枕上黑甜;马首拥红尘者,不乐于炉中碧篆。香之为用,大矣哉。通天集灵,祀先供圣,礼佛籍以导诚,祈仙因之升举,至返魂祛疫,辟邪飞气,功可回天,殊珍异物,累累征奇,岂惟幽...
海南岛古称崖州,世人即把产于海南的沉香成为崖香。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广引蔡京少子蔡涤《铁围山丛谈》佳句,盛赞海南香:“占城不若真腊,真腊不若海南黎峒。黎峒又以万安黎母山东峒者,冠绝天下,谓之海南沉,一片万钱。”清代张嵩,在《崖州志·香类》中评...
多年来一直在我的个人微信号和沉香吧帮助全国各地的香友鉴定沉香。尽管沉香吧和我们的公众号里有很多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科普帖、沉香知识分享帖、经验帖等文章,但是我发现求鉴定者还是越来越多,鉴定物大部分还都是一眼假和白木级的,这些求鉴定者绝大部分都...
今年,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国庆,中秋双节,可谓是“双喜临门,喜上加喜”。国庆是一年一度全国喜大普奔的日子,国人为这一刻的到来,百感深受的是太平的中国,在这伟大的日子里,心中都充满无限感慨。这七十一年的点点滴滴,风风雨雨,它记录的不仅是一段历史...
银叶荧荧宿火明,碧烟不动水沉清;绿屏竹榻澄怀地,细雨轻寒燕寝情;妙境可能先鼻观,俗缘都尽洗心兵;日长自展南华读,转觉逍遥道味生。——《焚香》通常来说,在古时,若贵客登门,主人便会拿出珍藏香材,用隔火熏香的品香方式,慢慢煎烤沉香、奇楠、檀香等...
沉香一直深受中国宫廷的喜爱,清王朝建立后,更是如此,而且清宫对沉香管理有序,沉香的来源、渠道,保管和使用都形成了较完备的体系。研究表明,清代宫廷所用沉香主要来源以下三个途径:一、藩属国进贡。清代疆域空前广阔,周边的国家大都成为其附属国,在这...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云散飘颻影,雷收振怒声。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唐朝·元稹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
很多时候,香友们会经常听到一个词,那就是“国香”。但是,可并不是所有的“国香”都是海南香,“国香”分为海南沉香、香港沉香、广东沉香、云南沉香等,只不过海南沉香是重要的国香之一而已,而海南沉香也称“琼脂”。   海南沉香可分为“水格”、“黄油...
提及香字,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香水,香薰等。追本溯源的话,不难发现,早在三千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用香。直至康乾盛世期间,用香之广,行香之雅,无不使近世之人望尘莫及。香文化作为一种高雅文化的象征,总是以超然和飘逸的姿态出现在我们对历史的回忆里。那...
“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本非空,非湮非火,去无所着,来无所从,由是意消,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庄严。我从香严...
“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季第三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
沉香在如今的文玩界可谓是人尽皆知,在古代也为广大文人志士所喜爱。古时候的沉香的使用除了少量药用之外,还有香文化中的熏香、沐衣等。在古代香道文化鼎盛时,对于熏香时的礼仪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极其注重仪式感,而在现代的熏香活动中相对简单。但如今人们...
近年来,沉香逐渐为人所知,沉香市场也慢慢火热起来,但一些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造成现在沉香市场上假沉香泛滥。面对这样的现状,想要购买、收藏沉香,就更要增强眼力了。今天就和香友们分享一下,如何买到价格合适的好沉香,我们就总...
       说到养生的重要性,仲景《伤寒杂病论序》中讲的很深刻,在今天看来也没跳出这个范围。养生的重要性现在已经被早前的大众所忽视,不过近几年随着社会上的“亚健康”人群逐年增长,大家似乎将健康与养生结合起来,例如年轻人经常开玩笑时说的“...
  沉香作为高级香材,香韵自是一流,更不用说是奇楠,价格亦不便宜。对此,一些香友虽有心想入手奇楠沉香,却对其高昂的售价有点望而却步。对于新手入门的香友而言,使用沉香精油或者是奇楠勾丝或碎料来熏不仅价格实惠,而且浓缩的沉香精油、奇楠勾丝和奇楠...
       “沉水香,孕结古树腹中,生深山之内,或隐或现,其灵异不可测,似不欲为人知者。识香者名为香仔,数十为群,构巢于山谷间,相率祈祷山神,分行采购,犯虎豹,触蛇虺,殆所不免。及获香树,其在根在干在枝,外不能见,香仔以斧敲其根而听之,...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广引蔡京少子蔡涤佳句,为海南沉香的美誉度一锤定音:“占城(越南)不若真腊(柬埔寨),真腊不若海南黎峒。黎峒又以万安黎母山东峒者,冠绝天下,谓之海南沉,一片万钱。”北宋宰相丁谓,在谪居崖州期间,写下崖香名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阅读

海南沉香的坎坷命运

发表时间:2020-09-03 14:47

        “沉水香,孕结古树腹,生深山之内,或隐或现,其灵异不可测,似不欲为人知者。识香者名为香仔,数十为群,构巢于山谷间,相率祈祷山神,分行采购,犯虎豹,触蛇虺,殆所不免。及获香树,其在根在干在枝,外不能见,香仔以斧敲其根而听之,即知其结于何处,破树而取焉。其诀不可得而传,又若天生此种,不使香之终于埋没也。然树必百年而始结,又百年而始成,虽天地不爱其宝,而取之无尽,亦生之易穷。香之难得有由然也。百岁深岩老树根,敲根谛听水沉存:太平神岳怀怀久,敬出名香贡九阍。”               

   ——《琼黎风俗图》

图片1.png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平定南越之后,在南越地区设置交阯刺史部,分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其中,珠崖和儋耳两郡在海南岛。自东汉至北魏时期,海南岛改称珠崖州。此后,陈朝、北齐、北周时期,唐朝、五代十国时期,均在海南岛设立行政建置崖州。两宋和元明清,则变建置为琼州。后人在沉香贸易中,为了区分产地,就约定俗成的把产于海南的沉香,称为“崖香”或“琼脂”。人类使用沉香已有6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尤其在盛唐时期风靡全国。当时经济繁荣、海路通达、佛教兴盛,社会上下,用香风气趋于普及。

海南古时被称为香洲。南朝《述异记》曰:“香洲在朱崖郡,洲中出诸异香,往往不知其名”。沉香的形成需要时间野生白木香树在没有人为刀斫的情况下结为沉香的“百无一、二”。黎人早就摸清了白木香树伤口遇水会结沉香的规律,有时会进山用刀砍斫香树枝干,让香树伤口经过一年两季雨水的浸渍,在伤口处结出沉香,黎人再进山锯下结有沉香的一节带回家,刮去白木,剩下的就是沉香。用这种方法获得的沉香有:焚烧后气味极为清烈的“鹧鸪斑”、适合人药用的“黄沉”、依木皮而结的“青桂”、埋在土中时间长而不待削刮就成薄香片的“龙鳞”、削刮后自动卷曲而且咀之柔韧的“白蜡”。

海南进贡特产从汉朝开始,一直持续到明朝从未间断。《太平广记·草木》则记述了一件有关沉香的历史趣事:唐贞观五年,唐太宗召见冼夫人之孙、高州首领冯盎。冯盎借机进贡沉香给唐太宗。唐太宗问冯盎云:“卿宅去沉香远近?”对曰:“宅左右即出香树,然其生者无香,唯朽者始香矣。”这就是著名的千古一帝论沉香的历史故事。

宋代时,归州县管辖的“熟黎”需要上交赋税。而居住在黎峒的“生黎”不属于州县管辖,就不需要上交赋税。然而黎地地处海外,天高皇帝远,州郡常巧立名目,“欺敝诡伪”之事层出不穷。琼崖四洲远在海外,徭役赋税从来不按法度执行。其中所出的沉香,奇珍怪宝,搜刮无度,百姓无处申诉,不堪其扰,甚至相互煽动,打砸抢劫,产生暴乱。两宋时官吏采办沉香的腐败行为,把海南沉香无辜的推上了奢侈的平台,也由此加剧了沉香生态链的断裂。直到雍正时期把地产物料编入到正式赋税里抵扣税征。而海南上贡为赋税的物料特产里就有沉香。

历史上与海南沉香结缘的两位名人,一个是北宋时期的宰相丁谓,另一个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这两位与海南沉香的缘分之奇妙难以想象。

北宋年间,宰相丁谓被贬为崖州司户,本以为在海南生活无所望,但在琼两年间,他接触和了解琼南风物,对崖州的沉香推崇备至,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个建立海南沉香地位的人。其所撰的《天香传》写道:“琼管之地,黎母山酋之四部境域,皆枕山麓,香多出此山,甲于天下。”

苏东坡谪居海南时写道:“海南多荒田,俗以贸香为业……民无用物,珍怪是殖。播厥薰木,腐余是穑。”说的是当时海南居民以沉香交易换取生活所需,以及当地居民砍木采香的情景。《沉香山子赋》是宋代苏轼为其弟苏辙的生日而写的,内容是以海南沉香的品质,寄寓于苏辙文辞质美,使读者如闻其香:“古者以芸为香,以兰为芬,以郁鬯为裸,以脂萧为焚,以椒为涂,以蕙为薰。杜衡带屈,菖蒲荐文。麝多忌而本羶,苏合若芗而实荤。嗟吾知之几何,为六入之所分。方根尘之起灭,常颠倒其天君。每求似于仿佛,或鼻劳而妄闻。独沉水为近正,可以配薝卜而并云。矧儋崖之异产,实超然而不群。即金坚而玉润,亦鹤骨而龙筋。惟膏液之内足,故把握而兼斤。顾占城之枯朽,宜爨釜而燎蚊。宛彼小山,巉然可欣。如太华之倚天,象小孤之插云。往寿子之生朝,以写我之老勤。子方面壁以终日,岂亦归田而自耘。幸置此于几席,养幽芳于帨帉。无一往之发烈,有无穷之氤氲。盖非独以饮东坡之寿,亦所以食黎人之芹也。

沉香山子赋.jpg

在《和陶拟古九首》这首诗中,沉香作庭燎,甲煎粉相和。岂若炷微火,萦烟嫋清歌。贪人无饥饱,胡椒亦求多。朱刘两狂子,陨坠如风花。本欲竭泽渔,奈此明年何”苏东坡批判了当地朱刘官员两人,狂砍沉香取利,一定会造成严重后果,可想在两宋时期海南就有了乱伐沉香的先例,当时从黎峒贩卖到中原地区的沉香的价格就已被哄抬到“与白金等”、“一片万钱”。

不过历史也回答了苏东坡的担心。明清时期,海南沉香采砍更为严重,顺治五年(1648年),清兵占领琼州。1652年,清兵大量渡海,真正统治海南,设立琼州府。据《琼州府志》载:“(官兵)或借官司名色,或借差吏横眉,饬取贡香、珠料、花梨……等货,奔走无期,犹索脚步陋规,膏脂尽竭。”此类扰民恶行,在清一代地方志中比比皆是。也有刚正之士振臂高呼,为民请命。康熙七年(1668年),任崖州知州的张擢士,不惜冒犯权贵,呈递状纸《张擢士请免供香》书,书曰:“琼郡半属生黎,山大林深,载产香料。伏思沉香乃天地灵秀之气,千百年而一结。昔当未奉采买之先,黎彝不知贵重。老贾贪图厚利,胃毒走险而进,或有携扶而出者。自康熙七年奉文采买。三州十县,各以取获迟速为考成之殿最,滑役入其中,狡贾入其中,奸民入其中。即蠢尔诸黎,亦莫不知寸香可获寸金,由此而沉香之种料尽矣。若候再生再结,非有千百年之久,难望珍物之复钟。先奉部文,本年沉香限次年二月到京,尽因采买艰难,催提纷纷,本年春夏初犹银香兑重,及至逼迫起解之时,甚有香重一倍,而银重二倍者。恐三两五钱之官价,仅足偿买香解香之十分之一耳。况琼属十三州县,供香百斤,而崖独有十三斤之数。嗟!崖荒凉瘠苦,以其极边而近黎也。且香多则解费亦多,籍曰产香,岂又产银乎?”书中抨击了地方官员暴征横敛的行为,破坏了沉香赖以生存的基础。清朝时期黎族地区沉香采办的乱象,足以令人哑然。清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描述了采香盛况:“欲求名材香块者,必于海之南也”,那个时候的海南沉香在香料中价值如此之高,但乱砍滥伐的现象普遍存在。

海南沉香自古闻名遐迩,远销大陆海外,由于山岭上天然结香的本来就少,乱砍滥伐导致大量的土沉香树种在人为干预下加速消失,再加上过去采香者往往釆其十分之一二,毁其资源十之八九,造成沉香产量日益减少,质量也趋下降,甚至采买艰难,一件难求。众所周知,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再一次对海南岛的沉香资源进行了疯狂的掠夺,使得海南沉香的发展更是雪上加霜。

不过近年来,由于海南人工种植沉香技术的逐步发展,让沉香产业紧张局势缓和下来,并且逐步推广到市场。虽与古时沉香产业相比,还相差甚远,但我们相信,随着种植技术和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沉香的需求会慢慢扩大,海南沉香也会成为大众的常规消费品,中华沉香文化也会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


分享到:
文化 传 播 者   •  财富 分 享 者   •  沉香 匠 研 者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抖音号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我的资料
我的收藏
购物车
0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