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先秦时期,边陲与海外的沉香尚未大量进入内地,故内地以香草为主,如兰椒、芷、桂等植物。汉武帝执政,击溃了匈奴并统一了西南,盛产沉香的边陲地区进入了西汉版图,随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畅通,大量的沉香开始流入内地。基督教-圣经约翰福音...
奇楠,是沉香的中的一种,即伽南香,沉香的别名。清代查慎行《与陈漳浦莘学话旧》诗:“山租输海贝,市舶贱迦楠。”是极品沉香中的极品,古代称为琼脂,比之沉香更加温软,极其珍贵。“奇楠”是从梵语翻译的词,唐代的佛经中常写为“多伽罗”,后来又有“伽蓝...
江南九月菊花香,猎子牵黄与臂苍。岁幸丰登连楚越,地非硗薄比渠凉。雨收甘泽归三印,雷敛神功入五箱。作解工夫都了毕,不须赤子更回皇。——《十用喜雨韵三首其一》 今年的九月,我总感觉有些不太一样。九月,是季节交替的时候,是炎炎夏日转变为金黄丰收的...
   自唐宋时期起,就有大量的域外香料涌入我国并逐渐在民间普及,文人阶层在引领香文化方面就成了中流砥柱。沉香是上天赐给人类的木中精灵,它时造物者经过成百上千年的沉淀才凝结成这一抹令人心醉的香。俗话说,人品沉香沉香品人,它是有着自己的品位与物...
一个人内心如果有了沉香便能不畏惧浮世——林清玄     初遇沉香时,从它燃起的那一刻开始,娉婷的姿态荡漾着我的心田,随着它一步一步占领我的嗅觉,绷紧已久的神经就像被抚慰了一般,它牵动着我的每一根神经,心脏跳动随之舒缓,我和世界仿佛隔了一道门...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北宋]张耒《秋蕊香》线香即无竹芯的香,也叫直条香、草香。由骨料,粘结料,香料,色素及辅助等材料组成。早在宋明时期就已经出现,线香燃烧时间比较长,所以又被称为“仙香”或“长寿香”,古时候常见寺庙以线香长度作...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宋代辛弃疾的《定风波·暮春漫兴》    香道是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升华,香道讲究静...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     在中国古代,很早就已形成了一个成熟完备的香学理论体系。它与中医学、佛学、道学等传统理论一脉相...
中华传统文化中用香的习俗开始于先秦,初成于秦汉,于六朝中成长,至隋唐得以完备,在宋代,发展成了全社会都盛为流行的习俗,最为鼎盛。在南宋时期,官贵之家常设“四司六局”,负责掌管“沉香、檀香、龙涎、沈脑、清和、清福异香、香叠、香炉、香球”及“装...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佚名 (汉)《迢迢牵牛星》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稿成今夕会,泪洒隅年愁。梧叶风吹落,璇霄火正流。将陈瓜叶宴,指影拜牵牛。——清·胤禛《七夕处暑》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已经由“夏至”那天的北纬23°26′,向南移动到北纬11°28′。处暑...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立秋》[宋]刘翰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秋...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斯时天气甚烈于小...
说起中国香文化,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合了儒、释、道、医、武、易、礼等内容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学科;其中包含了香历史、香文学、香器、香具、香方、香料、香席、制香、用香、识香、辨香等内容;并融汇了考古、美术、设计、音乐、自然科学、植...
焚香,从传统文化已经进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袅袅的轻烟有别于西式的香水,有其独特的品味及功效,能让身心放松、获得愉悦与宁静;同时也适用于瑜伽、禅修、阅读、办公、品茶、聚会等等活动。但挑选香气之前,要认真找到天然无添加化学香精或其他无化学成分的...
香道,从呼吸去享受香气,养身健体,宁气安神,上通天界养神,下接地缘精华,中纳人之常俗。品茗,诗歌,读书,抚琴,书画,都以香为助。第一次和香道结缘是一个周日的下午,我去到一个香道馆,那次的香道老师是一位非常古典气质的温婉女子,举手投足间都散发...
摘要:中国香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中国香文化不仅贯穿在中华文明史中,而且对中国的周边地区产生过深远影响。但长期以来,学界对中国香文化的学术研究比较缺乏,因此,中国香文化尚未形成一个系统化的学术领域。中国香文化在从香料体系、工艺仪轨、交往流通,到...
“焚香”焚香在宋朝是四般闲事之首,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宋人皆爱香如痴,宋朝皇室与权贵以用香为尚,各种重要的仪式、庆典、祭祀等都要焚香与熏香。在丁谓的《天香传》中记录了真宗之天书祥瑞、封禅、建宫观等崇道活动时使用大量的沉水香与乳香的情...
窗外春雨时分,淅淅沥沥的雨滴飘散在篱落外,甘露扬扬洒洒,零落于花草丛间。这花,这景,让人忆起了那个轻倚东篱把酒消愁的女子,曾抚青梅嗅,暗香盈满袂;忆起她摆弄梅花,醉眼无好意,却赢得满衣清泪;忆起那飘散在云中的锦书,那朦醒时红红的烛花,那袅袅...
沉香和香文化实在是博大精深,越玩越能有更多的体会,但对于沉香和香文化不同地方之间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比如传统香道传承最好的日本,现代中式的发源地—台湾,包括咱们国内大陆这边都有自己的说法,很多时候该听哪家的话令人感到迷惑。不知道香友们有没...
文章阅读

为何说“人养沉香,沉香养人”

发表时间:2020-09-03 15:25
        说到养生的重要性,仲景《伤寒杂病论序》中讲的很深刻,在今天看来也没跳出这个范围。养生的重要性现在已经被早前的大众所忽视,不过近几年随着社会上的“亚健康”人群逐年增长,大家似乎将健康与养生结合起来,例如年轻人经常开玩笑时说的“啤酒杯里泡枸杞”,都印证了养生意识的慢慢崛起。

1.jpg   香友们都知道,不管是沉香还是奇楠,佩戴、熏香,甚至到中医入药,对身体都是极有好处的。在佩戴沉香时,香中的凝脂也会多少渗入到皮肤中去,尽管不十分明显,但药效日积月累,仍能发挥作用,起到保健的效果;熏燃沉香时,香气会得到充分释放,熏燃沉香散发出的香气,对人的心神调养是最明显的,这是因为沉香的香气在众多香品之中最为温雅、毫无刺激,含有的沉香醇能够安神镇定,而其清新微凉的气息却又可通关开窍,也就有了这么一句话“人养沉香,沉香养人”。

白棋.jpg  自神农尝百草、遍识百草香以来,香药同源就一路支撑了香的“养生”功能。神农找到并提炼出了很多能防病、治病的香材。《神农本草经疏》中写到“凡邪恶气之中,人必从口鼻而入。口鼻为阳明窍,阳明虚则恶气易入。得芬芳清阳之气,则恶气除而脾胃安。”常温下的沉香香气淡雅,熏烧时则浓郁、清凉、醇厚,且历久不散,加之沉香成香时间漫长,稀少难得,故自古为世人推崇。有的香树寿命能长达数百年,倒伏后留存的沉香往往也有数百岁以上的寿命,所以世人称赞沉香是“集千百年天地灵气”。沉香可以调节心脑血管;有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作用;沉香辛香温通,温而不燥,行而不泄,且有良好的行气止痛作用;沉香温能行气,消食导滞,胀痛自愈;沉香质重沉降,气香升散,和胃气,升脾气,性温而不燥,善行而不泄,对胃寒呕吐、阳虚便秘和治疗霍乱有很好效果;对由于心肾水火不能相济而失眠,头晕耳鸣,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健忘多梦,腰膝酸软也有很好疗效。此外沉香还具有容颜白嫩,皮肤细滑,皱纹减少的作用。

海南奇楠.jpg   沉香是中医的珍贵药材与养生保健圣品,于室内燃起沉香,人体置于室内参禅打坐,接受烟熏,有舒缓精神压力、改变人体气场的作用。由于社会的激烈竞争,人们无论在精神上或心灵上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压力,加之长期奔波忙碌于不同的社交场合,人和人之间的气场产生了不同程度上的交迭,这些对于人体生理系统和身心健康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久之,“亚健康”便随之悄然而至,因此,人们需要在忙碌之余让心灵和气场得以平和与净化。此时,一壶茶,一炉香,便开启了通往清净境界的大门。宫廷医史记载各朝历代君王嫔妃都有用沉香香熏进行养生的习惯,清王朝的慈禧太后更是每日必用沉香充分香熏自己的寝宫后,闻香就寝。从古至今阿拉伯王室贵族保留了直接熏烧沉香,涂抹沉香油的习惯。日本王室也都有用香的习惯,日本还将熏燃沉香提升到了香道的境界。沉香之所以具有提气养神、净化灵魂、香通三界的功效,是因其神秘香气是人工无法合成的,该香气是由树木之精华集结了天地之灵气经过千年聚集而成。

海南奇楠1.jpg  沉香作为我们的兴趣爱好,既是一种精神文化,又是一种良好的养生方式。给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还可以促进我们的身体健康。不得不说,人养沉香,沉香养人啊!


分享到:
文化 传 播 者   •  财富 分 享 者   •  沉香 匠 研 者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抖音号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我的资料
我的收藏
购物车
0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