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古人著作里的“沉香”沉香所出非一,真腊者为上,占城次之,渤泥最下。宋 叶廷圭《南番香录》番香一名番沉,出渤泥、三佛齐、气旷而烈,价似真腊绿洋减三分之二,视占城减半矣。摘自《香录》“上品出海南黎峒,环岛四郡界皆有之,悉冠诸番所出,又以出万安者...
根据考古资料,最晚在距今6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可能就已经用燃烧的香木祭祀神灵,称为“燎祭”。在先秦古籍《诗经》、《楚辞》、《尔雅》和诸子著作中都有使用芳香植物的记载,其中以《楚辞》为最多。《楚辞》中的佩香、饰香、赠香,既运用“美人香草”...
数千年以来,香就广受文人雅士喜爱,因为它本身所具有的美好气味和净洁本质,是古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体现,也寄托了人的情感和品格。文人们将香记录在册并推广至世人面前,让随之形成的香文化流传至今。屈原是第一个把香引入文学殿堂的人,他在《离骚》里...
“余好睡嗜香,性习成癖,有生之乐在兹。遁世之情弥笃,每谓霜里佩黄金者,不贵于枕上黑甜;马首拥红尘者,不乐于炉中碧篆。香之为用,大矣哉。通天集灵,祀先供圣,礼佛籍以导诚,祈仙因之升举,至返魂祛疫,辟邪飞气,功可回天,殊珍异物,累累征奇,岂惟幽...
海南岛古称崖州,世人即把产于海南的沉香成为崖香。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广引蔡京少子蔡涤《铁围山丛谈》佳句,盛赞海南香:“占城不若真腊,真腊不若海南黎峒。黎峒又以万安黎母山东峒者,冠绝天下,谓之海南沉,一片万钱。”清代张嵩,在《崖州志·香类》中评...
多年来一直在我的个人微信号和沉香吧帮助全国各地的香友鉴定沉香。尽管沉香吧和我们的公众号里有很多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科普帖、沉香知识分享帖、经验帖等文章,但是我发现求鉴定者还是越来越多,鉴定物大部分还都是一眼假和白木级的,这些求鉴定者绝大部分都...
今年,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国庆,中秋双节,可谓是“双喜临门,喜上加喜”。国庆是一年一度全国喜大普奔的日子,国人为这一刻的到来,百感深受的是太平的中国,在这伟大的日子里,心中都充满无限感慨。这七十一年的点点滴滴,风风雨雨,它记录的不仅是一段历史...
银叶荧荧宿火明,碧烟不动水沉清;绿屏竹榻澄怀地,细雨轻寒燕寝情;妙境可能先鼻观,俗缘都尽洗心兵;日长自展南华读,转觉逍遥道味生。——《焚香》通常来说,在古时,若贵客登门,主人便会拿出珍藏香材,用隔火熏香的品香方式,慢慢煎烤沉香、奇楠、檀香等...
沉香一直深受中国宫廷的喜爱,清王朝建立后,更是如此,而且清宫对沉香管理有序,沉香的来源、渠道,保管和使用都形成了较完备的体系。研究表明,清代宫廷所用沉香主要来源以下三个途径:一、藩属国进贡。清代疆域空前广阔,周边的国家大都成为其附属国,在这...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云散飘颻影,雷收振怒声。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唐朝·元稹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
很多时候,香友们会经常听到一个词,那就是“国香”。但是,可并不是所有的“国香”都是海南香,“国香”分为海南沉香、香港沉香、广东沉香、云南沉香等,只不过海南沉香是重要的国香之一而已,而海南沉香也称“琼脂”。   海南沉香可分为“水格”、“黄油...
提及香字,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香水,香薰等。追本溯源的话,不难发现,早在三千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用香。直至康乾盛世期间,用香之广,行香之雅,无不使近世之人望尘莫及。香文化作为一种高雅文化的象征,总是以超然和飘逸的姿态出现在我们对历史的回忆里。那...
“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本非空,非湮非火,去无所着,来无所从,由是意消,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庄严。我从香严...
“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季第三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
沉香在如今的文玩界可谓是人尽皆知,在古代也为广大文人志士所喜爱。古时候的沉香的使用除了少量药用之外,还有香文化中的熏香、沐衣等。在古代香道文化鼎盛时,对于熏香时的礼仪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极其注重仪式感,而在现代的熏香活动中相对简单。但如今人们...
近年来,沉香逐渐为人所知,沉香市场也慢慢火热起来,但一些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造成现在沉香市场上假沉香泛滥。面对这样的现状,想要购买、收藏沉香,就更要增强眼力了。今天就和香友们分享一下,如何买到价格合适的好沉香,我们就总...
       说到养生的重要性,仲景《伤寒杂病论序》中讲的很深刻,在今天看来也没跳出这个范围。养生的重要性现在已经被早前的大众所忽视,不过近几年随着社会上的“亚健康”人群逐年增长,大家似乎将健康与养生结合起来,例如年轻人经常开玩笑时说的“...
  沉香作为高级香材,香韵自是一流,更不用说是奇楠,价格亦不便宜。对此,一些香友虽有心想入手奇楠沉香,却对其高昂的售价有点望而却步。对于新手入门的香友而言,使用沉香精油或者是奇楠勾丝或碎料来熏不仅价格实惠,而且浓缩的沉香精油、奇楠勾丝和奇楠...
       “沉水香,孕结古树腹中,生深山之内,或隐或现,其灵异不可测,似不欲为人知者。识香者名为香仔,数十为群,构巢于山谷间,相率祈祷山神,分行采购,犯虎豹,触蛇虺,殆所不免。及获香树,其在根在干在枝,外不能见,香仔以斧敲其根而听之,...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广引蔡京少子蔡涤佳句,为海南沉香的美誉度一锤定音:“占城(越南)不若真腊(柬埔寨),真腊不若海南黎峒。黎峒又以万安黎母山东峒者,冠绝天下,谓之海南沉,一片万钱。”北宋宰相丁谓,在谪居崖州期间,写下崖香名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阅读

古代文学中的香

发表时间:2020-10-16 15:14

数千年以来,香就广受文人雅士喜爱,因为它本身所具有的美好气味和净洁本质,是古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体现,也寄托了人的情感和品格。文人们将香记录在册并推广至世人面前,让随之形成的香文化流传至今。

屈原是第一个把香引入文学殿堂的人,他在《离骚》里写到了十八种香草:江蓠、芷、兰、莽、椒、菌、桂„„他用香草来代表自身的修养与品质——“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是说身上披带江离和白芷,又以兰草作佩饰。他将理想寄托在笔下的诗里,也能处处见到这些香草的踪迹:

“索藑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离骚》)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云中君》)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山鬼》)
......

屈原追求的是一个芬芳的香草世界,而象征着清高不屈精神的香草气息可以使人在逆境中保持冷静的头脑。对他而言,这些芳草已经不仅仅是他的理想与追求,更是一种灵魂的救赎与心灵的归宿。屈原之后,从曹植《洛神赋》中描写的那位“践椒途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的洛神宓妃,到左思《招隐士》中那个用“秋菊兼糇粮,幽兰间重襟”的隐士,都沾染了屈原描写爱情和品格的香气。   

到了唐宋词中,这种香气散发出的意蕴,令人沉醉流连。苏东坡有首词《翻香令》:“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重闻处,馀薰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背人偷盖小蓬山,更将沈水暗同然;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这首词情思绵长,一个“翻香”,便将惜香、怜香的爱意翻转出来——金炉虽暖,麝煤已残。词人却依旧执着地翻动着残煤,不在乎宝钗污损。背人偷燃沉水,只图那袅袅的烟雾,暖暖的将自己包裹住。其对香的怜惜之情令人动容。其实早在南朝,文人谢惠连作《雪赋》中就曾说到:“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褥。燎薰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这一幅雪夜暖帐、佳人熏香的场景,虽不似“红袖添香伴读书”之雅,却也真实而充满浪漫温馨。

      宋代陈与义的诗作《焚香》,在一定程度上可代表中国古人对香的评价:“明窗静书,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当时戒定慧,妙供人天;我岂不清友,于今心醒然。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有过现,熏性无变迁;就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这首诗把香的品性都写透了,好一个“世有过现,熏性无变迁”,可谓香之成“道”的“最佳作文”。黄庭坚所作的《香之十德》,“感格鬼神,清净身心,能拂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碍”也描写了香的种种作用,认为香对人体大有益处。

无香不成礼,香在古代社会可谓美好而尊贵,人们对它的爱中有着敬而护的意味。“怜香惜玉”成为非常生动传神的一种美好情感的表达。遗憾的是,香和玉越往后越失去了原有的精神内涵,越来越跟女子的色相联系起来,逐渐萎缩成女子的象征。元代尚仲贤《柳毅传书》第四折就有:“相逢没话说,不见却思量,全不肯惜玉怜香,则他那古敝性尚然强。”这里的词语情感还算褒义,到了今天,却多用于拈花惹草寻花问柳之徒。

沉香在众香中实属大端。宋明士人以焚香为常事,燕居而求幽玄霞,沉香是不可或缺之物。既有刘克庄所谓“沉水一铢消永昼,蠹书数叶伴残更”,更有曾几《东轩小室即事五首》之五:“有客过丈室,呼儿具炉薰。清谈似微馥,妙处渠应闻。沉水已成烬,山尚停云。斯须客辞去,趺坐对余芬。”他焚沉香以待客,对坐清谈,缕缕青烟,正如佛家所说之鼻观香严,妙处如清渠之缓缓送源头活水来,客去,跏趺坐独余芬,写尽宋人理学士子出尘的高迈。

香,既能悠然与书斋琴房,又可缥缈于庙宇神坛;既能在静室闭观默照,又能于席间怡情助兴;既能安神开窍,又可化病疗疾;既是一种精英文化,又是一种大众文化。我们相信涉过千年之河的中国香文化,自当使人满怀信心,必能跨越一二波折,再次展示出迷人的色彩。


分享到:
文化 传 播 者   •  财富 分 享 者   •  沉香 匠 研 者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抖音号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我的资料
我的收藏
购物车
0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