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古人著作里的“沉香”沉香所出非一,真腊者为上,占城次之,渤泥最下。宋 叶廷圭《南番香录》番香一名番沉,出渤泥、三佛齐、气旷而烈,价似真腊绿洋减三分之二,视占城减半矣。摘自《香录》“上品出海南黎峒,环岛四郡界皆有之,悉冠诸番所出,又以出万安者...
根据考古资料,最晚在距今6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可能就已经用燃烧的香木祭祀神灵,称为“燎祭”。在先秦古籍《诗经》、《楚辞》、《尔雅》和诸子著作中都有使用芳香植物的记载,其中以《楚辞》为最多。《楚辞》中的佩香、饰香、赠香,既运用“美人香草”...
数千年以来,香就广受文人雅士喜爱,因为它本身所具有的美好气味和净洁本质,是古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体现,也寄托了人的情感和品格。文人们将香记录在册并推广至世人面前,让随之形成的香文化流传至今。屈原是第一个把香引入文学殿堂的人,他在《离骚》里...
“余好睡嗜香,性习成癖,有生之乐在兹。遁世之情弥笃,每谓霜里佩黄金者,不贵于枕上黑甜;马首拥红尘者,不乐于炉中碧篆。香之为用,大矣哉。通天集灵,祀先供圣,礼佛籍以导诚,祈仙因之升举,至返魂祛疫,辟邪飞气,功可回天,殊珍异物,累累征奇,岂惟幽...
海南岛古称崖州,世人即把产于海南的沉香成为崖香。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广引蔡京少子蔡涤《铁围山丛谈》佳句,盛赞海南香:“占城不若真腊,真腊不若海南黎峒。黎峒又以万安黎母山东峒者,冠绝天下,谓之海南沉,一片万钱。”清代张嵩,在《崖州志·香类》中评...
多年来一直在我的个人微信号和沉香吧帮助全国各地的香友鉴定沉香。尽管沉香吧和我们的公众号里有很多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科普帖、沉香知识分享帖、经验帖等文章,但是我发现求鉴定者还是越来越多,鉴定物大部分还都是一眼假和白木级的,这些求鉴定者绝大部分都...
今年,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国庆,中秋双节,可谓是“双喜临门,喜上加喜”。国庆是一年一度全国喜大普奔的日子,国人为这一刻的到来,百感深受的是太平的中国,在这伟大的日子里,心中都充满无限感慨。这七十一年的点点滴滴,风风雨雨,它记录的不仅是一段历史...
银叶荧荧宿火明,碧烟不动水沉清;绿屏竹榻澄怀地,细雨轻寒燕寝情;妙境可能先鼻观,俗缘都尽洗心兵;日长自展南华读,转觉逍遥道味生。——《焚香》通常来说,在古时,若贵客登门,主人便会拿出珍藏香材,用隔火熏香的品香方式,慢慢煎烤沉香、奇楠、檀香等...
沉香一直深受中国宫廷的喜爱,清王朝建立后,更是如此,而且清宫对沉香管理有序,沉香的来源、渠道,保管和使用都形成了较完备的体系。研究表明,清代宫廷所用沉香主要来源以下三个途径:一、藩属国进贡。清代疆域空前广阔,周边的国家大都成为其附属国,在这...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云散飘颻影,雷收振怒声。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唐朝·元稹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
很多时候,香友们会经常听到一个词,那就是“国香”。但是,可并不是所有的“国香”都是海南香,“国香”分为海南沉香、香港沉香、广东沉香、云南沉香等,只不过海南沉香是重要的国香之一而已,而海南沉香也称“琼脂”。   海南沉香可分为“水格”、“黄油...
提及香字,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香水,香薰等。追本溯源的话,不难发现,早在三千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用香。直至康乾盛世期间,用香之广,行香之雅,无不使近世之人望尘莫及。香文化作为一种高雅文化的象征,总是以超然和飘逸的姿态出现在我们对历史的回忆里。那...
“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本非空,非湮非火,去无所着,来无所从,由是意消,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庄严。我从香严...
“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季第三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
沉香在如今的文玩界可谓是人尽皆知,在古代也为广大文人志士所喜爱。古时候的沉香的使用除了少量药用之外,还有香文化中的熏香、沐衣等。在古代香道文化鼎盛时,对于熏香时的礼仪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极其注重仪式感,而在现代的熏香活动中相对简单。但如今人们...
近年来,沉香逐渐为人所知,沉香市场也慢慢火热起来,但一些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造成现在沉香市场上假沉香泛滥。面对这样的现状,想要购买、收藏沉香,就更要增强眼力了。今天就和香友们分享一下,如何买到价格合适的好沉香,我们就总...
       说到养生的重要性,仲景《伤寒杂病论序》中讲的很深刻,在今天看来也没跳出这个范围。养生的重要性现在已经被早前的大众所忽视,不过近几年随着社会上的“亚健康”人群逐年增长,大家似乎将健康与养生结合起来,例如年轻人经常开玩笑时说的“...
  沉香作为高级香材,香韵自是一流,更不用说是奇楠,价格亦不便宜。对此,一些香友虽有心想入手奇楠沉香,却对其高昂的售价有点望而却步。对于新手入门的香友而言,使用沉香精油或者是奇楠勾丝或碎料来熏不仅价格实惠,而且浓缩的沉香精油、奇楠勾丝和奇楠...
       “沉水香,孕结古树腹中,生深山之内,或隐或现,其灵异不可测,似不欲为人知者。识香者名为香仔,数十为群,构巢于山谷间,相率祈祷山神,分行采购,犯虎豹,触蛇虺,殆所不免。及获香树,其在根在干在枝,外不能见,香仔以斧敲其根而听之,...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广引蔡京少子蔡涤佳句,为海南沉香的美誉度一锤定音:“占城(越南)不若真腊(柬埔寨),真腊不若海南黎峒。黎峒又以万安黎母山东峒者,冠绝天下,谓之海南沉,一片万钱。”北宋宰相丁谓,在谪居崖州期间,写下崖香名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阅读

浅谈奇楠沉香的前尘往事

发表时间:2020-09-03 13:34

   先秦时期,边陲与海外的沉香尚未大量进入内地,故内地以香草为主,如兰椒、芷、桂等植物。汉武帝执政,击溃了匈奴并统一了西南,盛产沉香的边陲地区进入了西汉版图,随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畅通,大量的沉香开始流入内地。基督教-圣经约翰福音第十九章三十九节提到:“又有尼哥底母、就是先前夜里去见耶稣的、带着没药、和沉香、约有一百斤前来。”结合圣经中,尼哥底母和亚利马太人约瑟在耶稣的十字架下,运用他们的影响力,得著彼拉多的允准,把耶稣的身体领去,用尼哥底母带的一百斤香料合力料理耶稣埋葬的事。要知道,这在当时是埋葬君王才能拥有的规格,这也足以说明沉香的价值在圣经形成的时候也是很高的。

汉成帝永始元年,宠妃赵合德赠给赵飞燕的贺礼中包含沉香。《梁书》中:林邑出沉木香,土人斫断经年,积以数年,以朽烂而心节独在,置水中则沉,故名曰沉香。《本草纲目·木一·沉香》木之心节置水则沉,故名沉水,亦曰水沉。半沉者为栈香,不沉者为黄熟香。”《南越志》中记载:交州人称为蜜香,谓其气如蜜脾也,梵书名阿迦嚧香。

赵合德,赵飞燕.jpg

赵氏姐妹画像

在古代沉檀龙麝四大名香中,沉香因其生成不易、采集更难、香气雅致,而拥有香木中的钻石之称奇楠也被称为“沉香中的钻石”。自从沉香走进中华文明历经漫漫岁月,沉香便成为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萌芽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也更是为后人研究古代朝代更迭、经济繁荣、祭祀礼仪、僧庙文化等提供了重要依据和线索

自汉朝起,皇室祭天、祈福、礼佛、拜神、室内熏香沉香为重要香材。而沉香之所以老和佛教扯上关系,是因为传说佛祖降世时有三大异象: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奇香飘逸。于是古代的僧人们就把沉香当做贡品,其中以奇楠最为珍贵,收藏供奉于寺庙之中以敬神灵

刘邦祭祀孔子.jpg 汉武帝刘邦祭祀孔子

相传一千多年前,南洋马来赤土国王赠送隋炀帝的一尊沉香观音,因突遇风浪翻船而沉入河。数百年后也就是明朝万历期间,有缘被上海豫园主人潘允端(进,官拜布政使)督漕淮上,疏浚河道时意外打捞,“遂敬谨奉归沪渎建阁供奉”,遂有数百年来蜚声海内外的潘家祠堂“沉香阁”,故赵朴初欣题“南海飞渡沉香大世宝阁”。

沉香阁.jpg沉香阁实景

在中国,沉香被皇室、皇族大量使用在饰品及建筑装潢上,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相传关公大意失荆州之后,被吴将俘杀。孙权恐刘备与诸葛亮复仇,派人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意欲嫁祸,曹操知其计谋,又敬关羽忠义,命人以王侯之礼,将沉香木雕刻为关羽的身躯,与首级一同埋葬洛阳城南,即目前关林所在。

到了隋朝,挥霍无度的隋炀帝杨广,每到大年三十,都要在宫殿里设数十个“火山”,每一座“火山”都是由数车沉香堆积而成,是为名副其实的香料山,火焰数丈高,香飘数十里。沉香产地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台湾,喜欢温暖多湿的气候。海南古时被称为香州,据古籍记载,宋、明、清时的海南岛,可谓香岛,以盛产沉香而出名,《述异记》云:“香洲在朱崖郡,洲中出异香,往往不知名,千年松香闻十里,亦谓之十里香也。”《香乘》记:“晋武时外国亦贡异香,迨炀帝(炀帝杨广公元568618年)除夜火山烧沉香甲煎不计数,海南诸香毕至矣。”

唐朝,宫中大臣之家多有沉香亭、沉香阁、沉香柱、沉香床,人们用香炉烧沉香,取久之不散的香味,驱宫内阴秽之臭气。沉香亭,专供唐玄宗和杨贵妃纳凉避暑的地方,位于西安兴庆公园历史记载它全部是用名贵木材沉香木建成的,故称"沉香亭"。诗仙李白曾在此处给唐玄宗和杨贵妃作诗:“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沉香亭.jpg

修复后的沉香亭

北宋丁谓(966-1037)的《天香传》是目前位置较早的有系统记录中国用香的文献,文章中保留了北宋真宗时期香药贸易中所有沉香、乳香等香料的来源和产地等原始材料,对后人制作香谱有极大影响。文人对香味“味清且长”的品评标准,也是他最早确定的。所以,这可以说是研究宋代香学和借鉴当时经济发展很有说服力的资料。丁谓成为副相后,深入宫廷生活,得到了很多宫廷中用香秘方,如祈雨用香、各种繁琐礼节用香,自己也存攒了很多香料,这些都被他记载下来。晚年因为获罪被贬到海南岛,亲临沉香产地,深有体会,率先对海南沉香进行了评鉴,建立了海南沉香的地位,并且总结了海南沉香的特质,如只在冬天开采、不妄采伐、黎母山所产为最好,还将那里的沉香分成四名十二状的等级,提出了生香和熟香的说法。熟香:又称脱落香是自然成香。《天香传》文中所称“生结香即生香。生结者,取不俟其成,非自然者也,生结沉香,品与栈香等。生结栈香,品与黄熟等。生结黄熟,品之下也……。”

             丁谓.jpg

丁谓画像

换言之,丁谓的四名十二状可视作熟香与生香两大系统。丁谓评定熟香优于生香以“既所禀不同,而售者多,故取者速也,是黄熟不待其成栈,栈不待其成沉,盖取利者,戕贼之深也。”,“海南岛深峒黎人,非时不妄剪伐,故树无夭折之患,得必皆异香”。丁谓是第一个从香的烟、气、味提出品评的人,建立了一个评判体系。他分析了海南香和大食沉香的不同,发现海南沉香所烧的烟温润且直,味道还很清雅、不燥。他之后的南宋诗人范成大,也是著名的品香高手,对海南香也很推崇,他俩之后的论著基本没有超过他们的论述范畴。众多香谱也赞美海南沉香,包括黄庭坚所创的香方,坚持只用海南沉香。

e65bb5c9c61744a3a596c6b9278cb568.jpeg

鉴真大师九次东渡,在传播佛教的同时,也给日本传入了熏香和香文化,寺院是天天都香烟弥漫,朝廷则在举行典礼时焚香,也将沉香文化同时传播到日本。香文化从寺院走向王宫贵族,他们学起“唐人”做法,经常举行“香会”。室町东山文化时代,香道文化盛极一时,与茶道、华道(也就是花道)成为当时最流行的社交活动之一。奇楠沉香在焚烧后可以令人神闲气定,心旷神怡,气质高贵而广受人们的喜爱。在我国,最贵的香叫“奇楠”沉香,而日本则称之为“伽罗”。在日本,品鉴伽罗是品香的最高级别,古语云:“今生闻得奇楠香,三世修来善因果。”

古代日本贵族品香.jpeg 古代日本贵族品香

明代释今无在《钟秀才秉三以奇楠香坠赠别诗以谢》:“珊瑚风急岛门秋,握手论交笑便投。玄理共君看鸭脚,名香赠我过牛头。 蛮中土物南方贵,海国朋情世外留。每到溪桥三伏际,素纨摇曳想风流。”一诗中友人以珍贵的奇楠香坠赠送予他,为表恩情,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之后每看到友人赠送的奇楠香坠,闻到一缕奇楠香,就能想起当时在一起谈笑风生的画面。

沉香除作香料外,同时也是十分珍贵的药材。古人认为沉香可以独用,也可和其他药一起入药,从汉末的《名医别录》、唐代的《唐本草》、宋代的《本草衍义》到明代的《本草纲目》都对沉香有所记载,沉香因其理气调中、壮阳除痹、行气止痛、纳气、平喘,偏治肾脾虚寒之疾,通关开窍、畅遂气脉,广为中医所用。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沉香,气味辛,微温,无 毒。主治:风水毒肿,去恶气;主心腹痛,霍乱中恶,邪鬼疰气,清人神; 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症癖,冷风麻痹, 骨节不任,风湿皮肤瘙痒,气痢;补脾胃,益气和神。治气逆喘急,大肠 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本经逢原》对沉香的配伍有较全面描述,“凡心腹卒痛、霍乱中恶、气逆喘急者,并宜酒磨服之;补命门、三焦、精冷,宜入丸剂。同藿香、香附,治诸虚寒热;同丁香、肉桂,治胃虚呃逆;同紫苏、白豆蔻,治胃冷呕吐;同茯苓、人参,治心神不足;同川椒、肉桂,治命门火衰;同广木香、香附,治妇人强忍入房,或过忍尿以致转胞不通;同肉苁蓉、麻仁,治大肠虚秘。昔人四磨饮、沉香化气丸、滚痰丸用之,取其降泄也;沉香降气散用之,取其散结导气也;黑锡丸用之,取其纳气归元也。但多降少升,久服每致矢气无度,面黄少食,虚证百出矣”。

     本经逢原木刻板片段.jpg《本经逢原》木刻本片段选

沉香收藏也是非常热,能够进入收藏的沉香非常少,奇楠尤为稀缺,堪称“一片万钱”,可以说市场供应不求,价格一路飙升,一件收藏品,几年间已升值数倍。

虽然中华沉香文化在古代发展到很成熟的状态,但是晩清时期,由于时局不稳,战乱连年,民不聊生,当时社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致使香文化也在那时进入了一个艰难发展的时期。由于社会的持续动荡,影响了香料的采集,使得沉香成了十分金贵的奢侈品,熏香也就逐渐走向没落,只是保留在了祭祀活动之中。

海南沉香.jpg

海南沉香

“佛在心中,如香在树中。烦恼若尽,佛从心出。腐朽若尽,香从树出。”

——达摩祖师

沉香也正如人一样。人的一生要经历各种磨炼才能成长,在艰难中成就自我。沉香如果没有经历风吹雨打,雷电劈击、昆虫侵扰而受伤,也不会形成伤口经过时间沉淀而结香,沉香树也终究只是木头而已。沉香文化在中华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有诸多往事,一时也无法谈及完整。而时至今日,我们只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沉香文化继续传承下去,留下更多故事供后人长谈。


分享到:
文化 传 播 者   •  财富 分 享 者   •  沉香 匠 研 者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抖音号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我的资料
我的收藏
购物车
0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