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著作里的“沉香”沉香所出非一,真腊者为上,占城次之,渤泥最下。宋 叶廷圭《南番香录》番香一名番沉,出渤泥、三佛齐、气旷而烈,价似真腊绿洋减三分之二,视占城减半矣。摘自《香录》“上品出海南黎峒,环岛四郡界皆有之,悉冠诸番所出,又以出万安者... 根据考古资料,最晚在距今6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可能就已经用燃烧的香木祭祀神灵,称为“燎祭”。在先秦古籍《诗经》、《楚辞》、《尔雅》和诸子著作中都有使用芳香植物的记载,其中以《楚辞》为最多。《楚辞》中的佩香、饰香、赠香,既运用“美人香草”... 数千年以来,香就广受文人雅士喜爱,因为它本身所具有的美好气味和净洁本质,是古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体现,也寄托了人的情感和品格。文人们将香记录在册并推广至世人面前,让随之形成的香文化流传至今。屈原是第一个把香引入文学殿堂的人,他在《离骚》里... “余好睡嗜香,性习成癖,有生之乐在兹。遁世之情弥笃,每谓霜里佩黄金者,不贵于枕上黑甜;马首拥红尘者,不乐于炉中碧篆。香之为用,大矣哉。通天集灵,祀先供圣,礼佛籍以导诚,祈仙因之升举,至返魂祛疫,辟邪飞气,功可回天,殊珍异物,累累征奇,岂惟幽... 海南岛古称崖州,世人即把产于海南的沉香成为崖香。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广引蔡京少子蔡涤《铁围山丛谈》佳句,盛赞海南香:“占城不若真腊,真腊不若海南黎峒。黎峒又以万安黎母山东峒者,冠绝天下,谓之海南沉,一片万钱。”清代张嵩,在《崖州志·香类》中评... 多年来一直在我的个人微信号和沉香吧帮助全国各地的香友鉴定沉香。尽管沉香吧和我们的公众号里有很多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科普帖、沉香知识分享帖、经验帖等文章,但是我发现求鉴定者还是越来越多,鉴定物大部分还都是一眼假和白木级的,这些求鉴定者绝大部分都... 今年,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国庆,中秋双节,可谓是“双喜临门,喜上加喜”。国庆是一年一度全国喜大普奔的日子,国人为这一刻的到来,百感深受的是太平的中国,在这伟大的日子里,心中都充满无限感慨。这七十一年的点点滴滴,风风雨雨,它记录的不仅是一段历史... 银叶荧荧宿火明,碧烟不动水沉清;绿屏竹榻澄怀地,细雨轻寒燕寝情;妙境可能先鼻观,俗缘都尽洗心兵;日长自展南华读,转觉逍遥道味生。——《焚香》通常来说,在古时,若贵客登门,主人便会拿出珍藏香材,用隔火熏香的品香方式,慢慢煎烤沉香、奇楠、檀香等... 沉香一直深受中国宫廷的喜爱,清王朝建立后,更是如此,而且清宫对沉香管理有序,沉香的来源、渠道,保管和使用都形成了较完备的体系。研究表明,清代宫廷所用沉香主要来源以下三个途径:一、藩属国进贡。清代疆域空前广阔,周边的国家大都成为其附属国,在这...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云散飘颻影,雷收振怒声。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唐朝·元稹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 很多时候,香友们会经常听到一个词,那就是“国香”。但是,可并不是所有的“国香”都是海南香,“国香”分为海南沉香、香港沉香、广东沉香、云南沉香等,只不过海南沉香是重要的国香之一而已,而海南沉香也称“琼脂”。 海南沉香可分为“水格”、“黄油... 提及香字,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香水,香薰等。追本溯源的话,不难发现,早在三千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用香。直至康乾盛世期间,用香之广,行香之雅,无不使近世之人望尘莫及。香文化作为一种高雅文化的象征,总是以超然和飘逸的姿态出现在我们对历史的回忆里。那... “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本非空,非湮非火,去无所着,来无所从,由是意消,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庄严。我从香严... “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季第三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 沉香在如今的文玩界可谓是人尽皆知,在古代也为广大文人志士所喜爱。古时候的沉香的使用除了少量药用之外,还有香文化中的熏香、沐衣等。在古代香道文化鼎盛时,对于熏香时的礼仪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极其注重仪式感,而在现代的熏香活动中相对简单。但如今人们... 近年来,沉香逐渐为人所知,沉香市场也慢慢火热起来,但一些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造成现在沉香市场上假沉香泛滥。面对这样的现状,想要购买、收藏沉香,就更要增强眼力了。今天就和香友们分享一下,如何买到价格合适的好沉香,我们就总... 说到养生的重要性,仲景《伤寒杂病论序》中讲的很深刻,在今天看来也没跳出这个范围。养生的重要性现在已经被早前的大众所忽视,不过近几年随着社会上的“亚健康”人群逐年增长,大家似乎将健康与养生结合起来,例如年轻人经常开玩笑时说的“... 沉香作为高级香材,香韵自是一流,更不用说是奇楠,价格亦不便宜。对此,一些香友虽有心想入手奇楠沉香,却对其高昂的售价有点望而却步。对于新手入门的香友而言,使用沉香精油或者是奇楠勾丝或碎料来熏不仅价格实惠,而且浓缩的沉香精油、奇楠勾丝和奇楠... “沉水香,孕结古树腹中,生深山之内,或隐或现,其灵异不可测,似不欲为人知者。识香者名为香仔,数十为群,构巢于山谷间,相率祈祷山神,分行采购,犯虎豹,触蛇虺,殆所不免。及获香树,其在根在干在枝,外不能见,香仔以斧敲其根而听之,...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广引蔡京少子蔡涤佳句,为海南沉香的美誉度一锤定音:“占城(越南)不若真腊(柬埔寨),真腊不若海南黎峒。黎峒又以万安黎母山东峒者,冠绝天下,谓之海南沉,一片万钱。”北宋宰相丁谓,在谪居崖州期间,写下崖香名篇... |
古今沉香产地优劣排名及万安黎母山东峒考证发表时间:2020-01-14 17:38 古人著作里的“沉香” “世皆云二广出香,然广东香乃自舶上来,广右香产海者亦凡品,惟海南最胜。人士未尝落南者,未必尽知,故著其说。”摘自于南宋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 “顷时,(海南沉香)价与白金等,故客不贩,而宦游者亦不能多买中州但用广州舶上蕃香耳。唯登流眉者,可相颉颃。” 摘自于南宋 周去非《岭外代答》 “高容雷化山间亦有香,但白如木,不禁火力,气味极短,亦无膏乳,土人货卖不论钱也。 ” 明 王圻 《稗史汇编》 “琼管之地,黎母山酋之,四部境域,皆枕山麓,香多出此山,甲于天下。”北宋 丁谓《天香传》 “环岛四郡,以万安军所采为绝品, ……大率沉水,万安东峒为第一品,在海外则登流眉片沉可与黎峒之香相伯仲。” 明 王圻 《稗史汇编》 “其产占城不若真腊国,真腊不若海南诸黎峒,海南诸黎峒又不若万安吉阳两军之间黎母山,至是为冠绝天下之香,无能及之矣。海北高化诸州者皆栈香耳” 。” 北宋 蔡绦《铁围山从谈》卷六 “海外必登流眉为极佳,海南必万安东峒称最胜,产因地分优劣,盖以万安钟朝阳之气故耳。” 明 周嘉胄《香乘》 “香出占城者不若真腊,真腊不若海南黎峒,黎峒又以万安黎母山东峒者冠绝天下,谓之海南沉,一片万钱。”摘自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以上字句均摘录自历代文献,出处和作者已直接标注。上述内容皆是古人对天下沉香产地的优劣排序。其中提到了占城国(今越南中部芽庄地区)、真腊国(今柬埔寨王国和泰国老挝部分地区)渤泥国(今印尼加里曼丹岛和文莱王国)、登流眉国(今马来西亚西马北部和泰国南部洛坤地区)三佛齐国(今印尼苏门答腊岛)以及中国海南和两广等省所产的沉香,几乎囊括了所有出产沉香的国家,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沉香产区芽庄、文莱、加里曼丹、东马、西马、亚齐、莞香(港香)、海南沉香均包含在内。 上述沉香产地笔者大多都曾多次前往考察寻香,并写有图文并茂的寻香笔记发布于网络,古人的作品要点和笔者的品闻观察心得皆相符合。由此可见我国古人对沉香的研究是非常专业和精深的,这源于古代各沉香产出国沉香资源的丰富和我国古代繁荣兴盛的香文化。古人对以上产区沉香的优劣排序基本是统一的,只是对登流眉国(西马泰南)沉香的评价略有争议之处,有说登流眉与海南黎峒不相伯仲、可相颉颃。但是南宋的范成大持反对意见,他说“近来又贵登流眉来者,余试之,乃不及海南中下品”。 蔡绦在《铁围山从谈》中也未提及登流眉国沉香,其他名人作品也未见提及,笔者推测可能是登流眉国小地少沉香产量少灭绝早,只是在古时短暂流行,也有可能是海南沉香价贵难买而把登流眉沉香当做替代品。记载并高度评价登流眉沉香的明代《香乘》的作者周嘉胄和明《稗史汇编》的作者王圻都是资料收集整理者,其内容主要是复述摘录前人作品,笔者认为他们有可能是参考摘录宋代周去非作品《岭外代答》中的内容,顷时,价与白金等,故客不贩,而宦游者亦不能多买,中州但用广州舶上蕃香耳。唯登流眉者,可相颉颃。 “玩香”的古人们 周去非是南宋地理学家,在广西任文尉小官,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教育局局长和公安局局长。有趣的是他是范成大的幕僚兼好友,范成大是南宋封疆大吏,亦是文学大家,其诗、书法、文章俱绝,当时任广西军政一把手,静江知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广南西路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海南省。范成大说:“世皆云二广出香,然广东香乃自舶上来,广右香产海北者亦凡品,惟海南最胜,人士未尝落南者,未必尽知,故著其说。”此段的意思是说海南沉香最好,有些人没有品尝过海南香,不知道海南香的好,所以才会有其他说法。范成大直接否定了周去非的观点。 北宋丁谓更是在他的《天香传》中把海南香捧到了天上。古人评价丁谓是北宋天才式的人物,他机敏智谋,多才多艺,天象占卜、书画棋琴、诗词音律,无不通晓。他文追韩(愈)、柳(宗元),诗似杜甫,曾被人誉为“今日之巨儒”。他历任工、刑、兵三部尚书,任七年宰相,封晋国公,后因政治斗争被贬为海南崖州司户参军,他在被贬海南期间写下了《天香传》。书中详述历代用香历史、宫廷用香礼仪,皇帝赐香情形和沉香产地、海南崖香的分类,评定,其将海南香喻为天香,确立了海南沉香的地位。 笔者认为,两宋的丁谓、蔡绦、范成大才是真正博览(品)众香的沉香大玩家。苏轼、黄庭坚、李清照等玩家在他们面前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说到蔡绦,很有必要重点介绍一下其人。蔡绦是北宋文学家,著有《国史后补》、《北征纪实》、《铁围山丛谈》、《西清诗话》及《蔡百衲诗评》等作品。他的文学造诣我们就暂且按下不谈了,只谈与本文相关的重点,他是蔡京最喜爱器重的儿子,蔡京的大名知道的人很多,他是宋朝最大的奸相贪官,被列六贼之首。其四任宰相,贪婪无度,家中财宝富可敌国,六个儿子五个孙子都是大学士,儿孙不是宰相就是驸马或朝廷大员,蔡家是当之无愧的北宋第一家族。蔡京七十八岁再任宰相,年老体衰眼睛昏花不能事事,都是由蔡绦代为上奏皇帝和代行宰相之职批判公文,所以,蔡绦堪称影子宰相。 蔡家的地位、财富、权力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蔡京家族虽然贪婪,但是人人有才,家族成员不是文学家就是书法家,蔡京的书法连米芾都自愧不如,重要的是他们还都是爱香人。蔡家收藏的沉香恐怕除了皇帝谁也比不上,据史料记载,蔡京在大堂会客时都是在多个内室同时点燃几十个炉子把沉香当柴烧,待内室烟满丫鬟禀报,蔡曰:“放!”丫鬟们即同时把各个内室的门帘窗帘卷起,香雾如流云一般涌出,把所有的人都笼罩在沉香的馥郁芬芳中。京言:“香须如此烧,乃无烟气。” 在宋代沉香价值昂贵,宋人常用“价与金等”、“一片万钱”等词形容沉香的价值。蔡京的熏香手段这么的奢侈豪绰霸道,由此可见,蔡家的藏香一定是极为丰富,因为他家有地位,有权力,有财富,也有爱香熏香的才情。也因为于此,蔡绦才真正有评点天下名香的资格和名望。 最顶级的沉香究竟在哪里? 根据以上文献资料,笔者对各个朝代年代古人品评排序的沉香产地慎重梳理,再结合笔者实地考察和品闻沉香的心得体会把今天的沉香产地状况排一个较为完整的优劣顺序图谱。由低至高,沉香产地等级依次应为加里曼丹、马尼捞、达拉干、文莱、亚齐、西马泰南、芽庄、菩萨、莞香(港香)、海南环岛黎峒、万安黎母山东峒。其他还有一些不入流的小偏产区,如南洋一些岛屿,斯里兰卡,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等、野生沉香早已经灭绝的产区如印度等则不在排序之列,像富森红土、都篷这类极为稀少,小众和特异品类的奇楠也不在排序之列。 西马泰南(古登流眉)沉香今天还常有,笔者曾在2013年从吉隆坡驱车过槟城抵达西马与泰国边境考察寻香,那里就是古登流眉国属地,当地特产如奇楠一般油线丝丝分明的沉香,其香韵清雅奇钻与众不同,今人常将其称作西马奇楠种或用来冒充菩萨棋,亦有人称作马来奇楠,虽然在宋代它是唯一可以媲美海南沉香的外番香,但是现在该地鲜有出产高等级沉香,故笔者将其排在越南芽庄之后。最终结论,万安黎母山东峒沉香天下第一!这个结论从古至今都是没有争议的。那么,笔者今天要考证的就是这个天下第一的万安黎母山东峒,它的具体地理位置在哪里? 也许会有人说,这很简单呀!这组词不是已经把具体地理位置讲出来了嘛,古万安对应今天的地区,黎母山是海南名山啊!地图上不是标的很清楚吗?东峒就是黎母山的东边,多简单的事情还需要你来考证吗?笔者要说的是,这恰恰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古人云: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万安黎母山东峒顾名思义确实简单,但是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现在的地名山名是否和古代一致,准确的说是否和宋代一致。因为最早提出万安黎母山东峒沉香冠绝天下的是北宋时期的蔡绦。我们先说黎峒,黎峒是海南黎族的基本社会组织,与汉族的宗族相似,由同一血缘关系组成,峒有大小之分。一个大峒下辖几个或几十个小峒,峒长和汉族的族长相似,大小黎峒都散居在海南岛的大山里。南宋地理学家周去非所著的《岭外代答》记载:“海南四州军中,有黎母山。其山之水,分流四郡。熟黎所居,半险半易,生黎之处,则已阻深,然皆环黎母山居耳。”此处说明黎族人环黎母山居住,黎母山东峒自然是指黎母山以东的大小黎峒。 万安是指北宋时期的万安军,《读史方舆纪要》卷七记载:“汉朱崖郡地。隋崖州地。唐初因之。龙朔二年,析置万安州。天宝初曰万安郡,至德二载改为万全郡,乾元初复曰万安州。南汉因之。宋仍曰万安州亦曰万安军。熙宁七年,改万安军。绍兴六年,军废,属琼州,十三年复置军。”这里把万安军历史介绍的非常详细。万安军,辖今万宁市和陵水县,请注意不包含今琼中县。“东峒”搞清楚了,万安军搞清楚了,最关键的是黎母山在哪?现在的黎母山是不是古代的黎母山呢?笔者继续查阅史料。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黎人》:“ 黎母山高大而险,中有五指 ,七指之峰,生黎兽居其中,熟黎环之。”(七指应该是指距离五指山很近的七仙岭 笔者注。) 明 黄瑜《双槐岁钞》卷第八 琼州定安县,南有五指山,即黎母山,琼崖之望也。少保丘文庄公濬少时咏之。为人所传涌。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州半壁天。夜盥银河摘星斗,期探碧落弄云烟。雨余玉笋空中见,月出明珠掌上悬。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 明 王士性《廣志繹》卷四:“黎人其先无世代,一日雷摄一蛇卵堕山中,生一女,岁久,有交趾蛮过海采香者,因与为婚,生子孙,此黎人之祖,故山名黎母山。以有五峰,亦名五指山。山极高大,屹立琼、崖、儋、万之间,为四州之望。云雾收敛则五峰耸翠插天,昏时蔽不见。旧传婺女星曾降此山,亦名黎婺山。诸黎环居,其去省地远不供赋役者号生黎,耕作省地者号熟黎。黎人之外始是州县,四州各占岛之一隅,北风扬帆,徐闻一日而渡。” 《琼州志》五指山一名黎母山,名胜志山。在琼州府定安县南,一云女星常降此山名黎,一云昔雷摄一蛇卵在山中生一女,有交阯人过海采香因与野合,其后子孙众多是为黎人之祖故曰黎母,黎人多居山之四旁。 明 李贤《明一统志》卷八十二,黎母山在定安县南四百里山有五峰,又名五指山,极高大,屹立琼崖儋万之间,为四州之望。毎昼云雾收敛则一峰耸翠插天,至晡时复蔽不见,相传婺女星常降此山,一名黎婺山,方言讹为黎母山。 以上史料充分证明现在的五指山才是古代的黎母山,而现在的黎母山不是古时候的黎母山。现在的黎母山在现在的五指山西北部,在琼中县的西部,从卫星图上测量两山直线距离长达32公里,驾车需要行走一百多公里两个小时的车程,这还是在2018年开通了琼乐高速的情况下,走国道县道需要三个小时,古人步行最起码要走三四天,这是一个相当恐怖的距离。而且现在的黎母山包括琼中县城在古代都不隶属于万安军,现有资料证明现在的黎母山只是古黎母山伸向西北的一个支脉,此山无五峰之状。如果今人不做细究,简而套之把现在的黎母山以东认做黎母山东峒,那就实为黎母山西峒南辕北辙了。 综上所述,结合笔者多年在琼岛驱车行走数万公里四处寻觅收购沉香时对全岛各地的观察访问,再结合蔡绦《铁围山从谈》卷六的记载,笔者可以确定古人所说的位于海南万安吉阳两军之间的天下第一名香产地“万安黎母山东峒”在今天的万宁市和三亚市之间,五指山以东三角地带。具体位置在今天的琼中县上安乡,吊罗山乡一带,大的范围在保亭县以北,陵水县西北,南至七仙岭,东北至吊罗山,其三角中心位置在琼中县上安乡的罗眉岭。 罗眉岭是五指山伸向东南的支脉,也叫罗眉山,最高海拔1100米,位于五指山的东南部约五六公里,站在罗眉岭上可清晰观赏五指山雄伟壮阔的身姿,在这里繁衍生息居住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黎族同胞,据当地黎人说,这里多年以前经常可以找到坚黑沉水香气扑鼻的大块沉香,大多都被广东人收购去了。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说者谓万安山在岛正东,钟朝阳之气,香尤酝藉丰美。”出产“甲于天下、冠绝天下,一片万钱”的“万安黎母山东峒”。 作者:海南省香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 张峰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